近日,南京農業(yè)大學張紹鈴院士團隊在Plant Journal在線發(fā)表了題為PbAGL7-PbNAC47-PbMYB73 complex coordinately regulates PbC3H1and PbHCT17to promote the lignin biosynthesis in stone cells of pear fruit的研究論文。該研究基于前期明確細胞木質化啟動的“開關”,挖掘出石細胞形成的起始因子PbMC1a/1b和PbRD21(Horticulture Research, 2020),揭示了PbAGL7-PbNAC47- PbMYB73模塊協同響應細胞程序性死亡(PCD)調控石細胞形成的分子機制,從PCD角度進一步闡述了石細胞形成原因。
梨(Pyrus)是我國乃至世界范圍內重要的水果之一,由于其脆甜可口,深受消費者們的喜歡。梨果實品質高低決定于多種因素,其中一類特殊的木質化細胞-石細胞便是重要的因素之一,過多石細胞的存在造成梨果肉質地粗造、口感低劣。在梨果實中已初步明確石細胞形成的轉錄因子,但不同轉錄因子協同調控石細胞形成的機制尚不清楚。
該研究通過不同石細胞含量的梨品種進行了轉錄組分析,發(fā)現了一個與梨果實石細胞形成的關鍵轉錄因子PbAGL7。在梨果實中瞬時表達和擬南芥中穩(wěn)定表達PbAGL7能夠提高石細胞和木質素含量,促進次生細胞壁增厚,同時提高木質素合成關鍵基因PbC3H1和PbHCT17的表達量。但PbAGL7不具有轉錄激活作用,不直接與PbC3H1和PbHCT17的啟動子結合。
進一步通過酵母文庫篩選發(fā)現PbNAC47和PbMYB73在細胞核內與PbAGL7相互作用。在梨果實中瞬時表達和擬南芥中穩(wěn)定表達后,PbNAC47和PbMYB73也提高了石細胞和木質素含量,促進了次生細胞壁增厚,提高了木質素合成關鍵基因PbC3H1和PbHCT17的表達量。通過雙熒光素酶、CHIP-qPCR和凝膠遷移實驗,發(fā)現PbNAC47和PbMYB73分別通過結合SNBE和AC元件上調PbC3H1和PbHCT17的表達。同時,PbNAC47與PbMYB73的相互作用形成了PbAGL7-PbNAC47-PbMYB73復合體,該復合體顯著激活了PbC3H1和PbHCT17的表達促進梨果中石細胞形成。此外,PCD進程蛋白PbMC1a/1b與PbAGL7互作,表明該復合體可能受PbMC1a/1b介導的PCD過程影響,從而促進梨果實石細胞中木質素的生物合成。
綜上,本研究為轉錄因子受PCD過程影響協同調控梨果實石細胞形成的分子機制提供了新見解,拓展了對植物細胞壁木質化的理解,為今后通過基因工程改良梨果實品質奠定了基礎。
該研究依托南京農業(yè)大學園藝學院/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展,鐘山青年研究員貢鑫為論文的第一作者,齊開杰高級實驗師和趙粱怡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,陶書田教授為通訊作者。參與研究的還有南京農業(yè)大學張紹鈴院士、謝智華高級實驗師,在讀博士嚴鑫和碩士潘佳慧以及日本名古屋大學Katsuhiro Shiratake博士。本研究得到了江蘇省重點研發(fā)計劃、江蘇省青年科學基金、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、南京農業(yè)大學三亞研究院成果轉化基金等資助。
原文鏈接:http://doi.org/10.1111/tpj.17090
閱讀次數:481
【 轉載本網文章請注明出處 】